a8体育直播-击剑小将姜鑫瑞,剑锋淬自信 赛场见真我

国际足球 43℃ 0

(本报讯) 十四岁的姜鑫瑞手持花剑,站在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的剑道上,聚光灯下,银白色的剑服映衬着他专注的眼神,对面是上届的季军,没有教练的临场指导,没有队友的呐喊助威,只有面罩后自己沉稳的呼吸声,电光石火间,他格开对手的突刺,一个迅捷的弓步直击——指示灯亮起,得分有效!全场掌声雷动,这个来自普通工薪家庭的少年,用一场含金量十足的胜利,诠释了“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场上只能靠自己”的成长宣言。

从腼腆少年到“一剑穿心”

击剑小将姜鑫瑞,剑锋淬自信 赛场见真我

三年前,姜鑫瑞第一次走进击剑馆时,还是个说话轻声细语、遇到困难总会下意识寻找父母的男孩,选择击剑,源于一次偶然的校园体验活动。“我喜欢剑尖指向目标的感觉,很纯粹。”他回忆道,这条剑道并非坦途,初学时,他连基本步伐都协调不好,体能更是短板,第一个月,他几乎每天都在重复枯燥的弓步练习,大腿酸痛得上下楼梯都困难。

转折发生在入训半年后的一场队内赛,在决胜剑时,他因紧张出现致命失误,眼睁睁看着胜利溜走,赛后,他躲在更衣室角落默默流泪,主教练林劲松找到他,没有责备,只是平静地说:“鑫瑞,剑道最长不过十四米,但这个空间里,唯一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,你的剑,要听从你的内心。”

这句话如同淬火,让姜鑫瑞开始蜕变,他加大了训练强度,每天课后雷打不动进行三小时专项练习,为了锻炼心理素质,他主动要求在模拟比赛中制造干扰环境——教练的批评声、突然的哨响、记分牌的压力情境,母亲心疼地劝他不必如此拼命,他却说:“妈妈,只有在训练时把困难都经历够,比赛时心里才有底。”

孤身仗剑:赛场上的唯一主宰

击剑运动的特点,将“场上只能靠自己”诠释得淋漓尽致,根据规则,选手一旦戴上面罩走上剑道,任何场外指导都将被处罚,这意味着从第一声哨响到最后一盏灯熄灭,所有决策——进攻、防守、反击、战术欺骗——都必须由选手在瞬息间独立完成。

本届锦标赛八强赛堪称姜鑫瑞的“成人礼”,他的对手是以心理战见长的种子选手,开局不久,对方便利用经验连续得分,0:3的比分如同冷水浇头,换边间隙,姜瑞鑫没有看向看台上焦急的父母和场边打着手势的教练,他独自走到剑道末端,深呼吸,闭眼回想技术要点。“那一刻,世界很安静,我听见心里有个声音说:相信你的训练。”

重回剑道,他像换了个人,面对对手的挑衅性假动作,他不为所动;在相持对攻中,他敏锐地捕捉到对方的一个习惯性收剑动作,果断出击连追三剑,决胜剑时,时间仿佛凝固,他佯装强攻突然变线,剑尖精准命中有效部位,胜利的呐喊从面罩中迸发,他用力挥了挥拳头。

“当你独自化解危机并最终取胜时,那种自信是任何语言都无法给予的。”赛后采访中,这个少年语气平和却目光坚定,“在剑道上,你无处可藏,必须面对所有的结果,这种磨砺让我明白,生活中的其他挑战,我也能独自应对。”

自信的涟漪:从剑道漫向生活

击剑带来的蜕变,早已超越体育本身,曾经那个不敢在课堂上发言的姜鑫瑞,如今能从容站在全校面前做学习分享;曾经遇到难题容易急躁的他,现在学会了先冷静分析再寻找解决方法,他的班主任李静老师观察到一个有趣的变化:“以前考试遇到难题他会紧张得手心出汗,现在他会微微笑一下,那种表情就像在剑道上发现了对手的破绽。”

这种成长正是青少年体育的核心价值所在,国家击剑队前总教练、现青少年发展顾问王海滨评论道:“我们培养小剑手,不仅是培养运动员,更是通过这项独特的个人运动,塑造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强大的抗压心理,姜鑫瑞的案例很好地证明,当孩子意识到‘只能靠自己’时,潜能的爆发会超乎想象。”

击剑小将姜鑫瑞,剑锋淬自信 赛场见真我

姜鑫瑞的目标是站上国际青少年比赛的领奖台,他知道,那将面对更多未知的强手和更复杂的环境,但他不再畏惧。“每场比赛都是一次淬炼,无论输赢,我都在成为更好的自己。”

夜色中,少年收剑入袋,背影挺拔,明天的训练课,他还会第一个到场,最后一个离开,因为在他心中,那十四米剑道不仅是竞技的赛场,更是通向自信人生的修炼场,那里没有退路,所以必须勇往直前;那里只能靠自己,所以每一次出剑都义无反顾,剑锋所向,心之所往——这或许就是体育赋予一个少年最宝贵的成长礼。

评论留言

暂时没有留言!

我要留言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